88小时6000例核酸检测的战斗——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抗击新冠病毒肺疫纪实

发表时间:2020-02-18 10:06 来源: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

“截止2月10日,我们已完成6000份的核酸检测。”2月10日下午,省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负责人冯勤颖在接受新华社、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时这样说到。与此同时,贵州省对外公布全省完成五类人员的3.7万份核酸检测。在全省承担的五类人员核酸检测的30家单位中,省临床检验中心完成数占16%。从2月6日22时接到第一批标本到2月10日14时,实验室88个小时内完成了超过6000份标本检测数。

 2月7日凌晨1点,春寒料峭,龙里县城街上见不到行人,家家关门闭户,亮着的只有路灯。由于处于停工状态,县城北部工业园区,所有工厂大门紧闭,一片漆黑,只有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所属的贵州省集中化医学检验实验室大楼灯火通明。此刻,实验室检验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核酸检测。

 省临床检验中心现有检验学专业技术人员近30人,中心的检验检测科(即贵州省集中化医学检验实验室)主要开展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细胞遗传检验和HIV确证等,业务涵盖医学检验全部专业,能进行快速、便捷、优质的医学检验。每天可以进行不低于700人份的核酸检测。

 主动请战  奋勇担当

 武汉疫情爆发后,省临床检验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1月23日,中心向省卫生健康委递交了请战报告。1月24日(年三十)的早上,中心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议,对职工进行宣传和动员,要求充分利用中心业务工作特点和优势,做好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准备。1月31日,中心再次向省卫生健康委提交了开展核酸检测的申请报告。中心的号召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的积极响应。“服从组织的安排和派遣,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保卫人民的健康,尽一名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2月1日,实验室24名同志向中心递交了请战书。中心下设的业务和后勤科室的同志也向先后递交了战“疫”申请。中心支部副书记冯勤颖、支委孙建超、普通党员吴娴3名专业技术人员同志还递交了前往武汉参战申请。

 2月5日,省卫生健康委明确,省临床检验中心成为我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定点医疗机构之一,每天承担700人份的核酸检测任务,与省疾控中心一样,是所有医疗机构中承担任务数最多的单位。

 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宗旨和工作职责之一是推动全省医学检验检测质量持续改进。武汉疫情发生后,中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要求和部署统一思想,开展工作,明确各科室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做好随时“上战场”、“上一线”的准备,成为省卫生健康委“召之即来、来之既战、战则必胜”的队伍。

 团结一心  全力以赴

 疫情开始蔓延时,社会上防护物资匮乏。省临床检验中心积极挖掘,提早做好物资的战备。1月30日,实验室召开部门会议,对物资进行清仓盘点。“这次盘点物资,口罩以个计算,酒精以毫升计算!”会上,中心支部副书记、实验室负责人冯勤颖这样要求大家。1月31日,中心向职工倡议和通知,虽然行政人员的办公室在省医发热门诊的楼上,但中心的防护物资要优先保障实验室的一线检验人员,行政人员每周每人只发给两个口罩。

 此外,在确定为核酸检测单位后,为保障任务的完成,中心暂停了非急需完成的其他工作,把其他科室的业务人员抽调一线,组织综合科人员投入二线业务科室工作,有的职工终止休假,提前从千里之外返回单位,有的职工取消了原定外出的计划,留在工作岗位。中心不少同志从疫情发生以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抗击病毒人人争先,个个参与。

 2月6日22点左右,贵阳市云岩区送来了首批共361份检测标本,一直在摩拳擦掌,迫切等待的检测人员终于走进实验室,迈向了“战场”。

 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计划,19名年轻专业技术人员迅速穿好防护服,走进实验室,打开标本箱,启动首批核酸检测。两个小时后,也就是7日凌晨1点,面对从贵阳赶到来慰问和指导工作的两名中心班子成员,实验室的同志异口同声地说到:“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当天凌晨,黔西南州和铜仁市的标本也先后送到,就像弹药送到前线一样,让这群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兴奋不已。

 从2月6日晚上23点—2月7日清早,实验室的年轻人小试牛刀,完成了云岩区标本的检测,首战告捷。随后,铜仁市、黔西南州、遵义市、黔南州的标本陆续送达。于2月6日晚—2月10日下午,实验室共收到了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等 5个市州的标本7000多份。开始,实验室采用的8小时三班倒的工作计划,后来送达标本量的猛增,为了避免标本积压,实验室工作计划改为了12小时两班倒。每个同志每天工作不少于12小时,有的还长达十六七个小时。

 勇斗病魔  不辱使命

 2月5日,省临床检验中心被确定为我省五类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后,当天早上中心先后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和中心主任办公会扩大会议并作出决定:时间紧,任务重,实验室实行人休机器不停,三班倒满负荷开展检测,与时间赛跑。为确保圆满完成任务,中心决定参与核酸检测的同志不回家,住实验室所在的龙里县宾馆里。实验室的年轻人得知后,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其实,还不如买一些行军床放在实验大楼办公室,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还节约经费。最终,大家都住在了办公室,有职工还把自己家中的多余被褥送到实验室。

 “咚咚,咣当!”夜里发出的撞击声,惊醒了睡在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开灯一看,坐在椅子上睡觉的赵强摔倒在地板上。由于办公室只能安放12张床,所以大家从实验室出来后,有床倒头便睡。“我们是男女混睡一个房间,女生已不可能顾忌和在意此前这个床是谁睡的,干净不干净,旁边床睡的是男还是女了。”20岁出头的女生任真说,床位紧张时,个别同志只能坐在椅子上睡。

 “你今天不是来过吗?”在进入龙里县城的安检卡点上,负责检查登记的值班人员感到奇怪,对省临床检验中心SUV驾驶员杨伟成这样问道。实际上,当天杨师傅已经是三进龙里了。早上,杨师傅在贵阳超市购买好蔬菜、方便面送到龙里,中午在贵阳购买行军床后送到龙里,深夜又从贵阳送中心负责人到实验室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安排指导工作。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后勤保障,中心还安排两名驾驶员师傅做实验室的“专职”厨师,保证检测人员的一日三餐,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活所需,牛奶、水果、方便面、蔬菜等食物每天源源不断送到实验室。四天里,中心给在龙里实验室的技术和后勤人员提供了上万元的食物和食品。

 “由于长时间佩带戴护目镜、防护口罩、穿防护服,这群年轻人有的面部出现了红斑、鼻梁浸血、耳朵红肿的,甚至还有脚臭污染我们房间的。”冯勤颖的话让记者在感动不已的同时,又开怀大笑。

 “战‘疫’哪里需要人,就把我安排到那里!”这是中心每一位检验人员的心声。四天里,实验室技术员们像一口上足发条的钟,一刻不停地运转。19名年轻的核酸检测者,距离病毒最近的战士,最终完成了 7258人份的核酸检测,查出了3例阳性标本,为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圆满完成了省卫生健康委下达核酸检测任务。

  

  

 

 

 

 

 

 

 

 

 

 

责任编辑: